音樂療愈的前世今生
音樂治療1940年在美國卡薩斯大學正式成為學科。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,音樂治療已成為一門成熟完整的邊緣學科,已經確立的臨床治療方法多達上百種,并形成了眾多的理論流派。
心情焦慮、倍感壓力時,端杯咖啡放支舒緩的音樂,可能讓你一下子靜下心來;電影畫面血腥殘酷,如果加首合適的配樂,你不會覺得反感,反而可能為其增添悲劇的美感; 昂揚的音樂讓我們激情澎湃,低沉的悲鳴如泣如訴......音樂的“莫扎特效應”未必真的能使孩子變聰明,卻有助于解決普通人的心理問題,更對特殊人群,如早產兒、智障兒童、老年人和康復者,有著獨特的效果。
用音樂治愈心靈
“主要采用音樂手段,達到非音樂的目的”,漸漸形成了一門學科,名叫“音樂治療”。音樂治療的英文是Music Therapy,與俗稱的“音樂理療”并非一致,這一專業是二戰時期在美國發展起來的,當時戰地醫療條件有限,傷員細菌感染很嚴重。后來醫生在病房播放了一些美國的流行音樂,發現對細菌感染有很好的抑制作用。于是“音樂治療”作為一門學科,逐漸發展開來。
這個學科誕生于上世紀中期的美國,到目前為止,美國大約有4000名國家注冊的音樂治療師在精神病醫院、綜合醫院、老年病醫院、兒童醫院、特殊教育學校和各種心理診所工作。
就像抗生素的發明與戰爭息息相關一樣,音樂治療誕生的歷史上,也流傳著關于戰爭的故事。
第二次世界大戰時,美國的一所野戰醫院里,受傷士兵接受手術后,感染概率很高,感染的死亡率也很高。醫生們猜測,如此高的感染率,與戰地醫院惡劣的環境有關,傷兵們在醫院情緒糟糕,常常叫罵不止。一個醫生想出辦法,用留聲機播放士兵們熟悉的家鄉歌曲,他們的情緒很快穩定下來。在這以后,醫生們發現播放音樂還能收到意外的成果--病人術后感染率和死亡率都大大下降,甚至手術后的愈合期也明顯縮短。這個發現受到美國國防部的重視,播放音樂的辦法被推廣到其他的野戰醫院,戰爭結束后,很多醫院開始雇用音樂家來參與治療工作。
如今,通過聽音樂治療一些慢性病早已得到臨床驗證。這種療法主要適用于焦躁易怒、過度緊張、抑郁、失眠等由刺激行為引起的身體不適、機體失衡。良性的音樂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,改善人們的情緒,激發感情,振奮精神,消除緊張、焦慮、憂郁、恐懼等不良心理狀態,提高應激能力。
發展到今天,音樂治療已經有眾多的流派和治療方式,除了聆聽、冥想這些容易被人理解的方式外,還有樂器演奏、演唱等等。
近年來,對于因各類壓力導致的憂郁、暴躁等精神方面的疾病,我們采用了一系列音樂治療的方法,取得了較好的醫療效果,音樂治療正逐步被我國專業研究人員與大眾所認同。
近日,四川省醫療保障局發布的《關于正式公布144項新增和修訂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及價格的通知》正式生效。其中,新增項目有一項“音樂療法”的康復項目,引發了醫學界、教育界、心理學領域多方的關注。疫情時代,讓我們有了太多的煩惱和焦慮,希望音樂療法給大家的身心帶來一片撫慰……明天陽光燦爛!
上一新聞:中醫對感官的運用令人們信服